你累了嗎?恢復腦力的5大活動

塵務經心的繁忙生活使人容易感到身心俱疲。身體的勞累能藉由運動、睡眠等休息方式修復,那枯竭的腦力如何能重獲活力泉源呢?英國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Kent)教師威珀.克里根萊德(Vybarr Cregan-Reid)便根據科學研究結果,提出5大恢復腦力的活動:

第5名:打電動

適用於喜歡打電動的人。打電動所獲得的刺激與樂趣,雖然有助於強化特定的神經傳導過程,然而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,這些刺激與樂趣也可能使精神愈趨耗弱。此乃因我們聚焦於一件事情上的時候(例如打電動),這樣的專注力也像我們的肌肉般,用久了也會疲乏。所以打電動還是適度就好。

第4名:閱讀&看電視

走入書中的世界或看電視節目,除了需一定專注力以掌握內容之外、也還需要部份心力忽略外界干擾(人們的喧嘩、兒童的哭鬧、或汽機車引擎聲等等),所以,雖然閱讀與電視兼具娛樂與教育的功能,但恢復腦力的成效仍然有限。

第3名:競技運動

我們都知道「運動最補」,在此克里根萊德推薦的是有競爭成分在其中的競技運動。心理學家指出,如果我們宅在家裡無所事事,卻感到焦慮與壓力,此乃因這些壓力訊息自淋巴系統傳遞至我們的心理資源。而競爭類型的運動(如網球),需專注協調四肢活動,所以大腦前運動皮質區需要能量,因此傷春悲秋情懷的能量資源受到競爭,作威作福的程度也就被削弱了。競技運動也需要專注力,但我們未必會感到精神耗弱。此乃因運動時血液中充滿有正向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、且運動還能加速血液循環、促進新陳代謝。

第2名:散步

近年來,環境心理學研究指出,浸淫於綠化環境有助於身心放鬆。相關研究如室內環境放置植栽之作用、到綠化環境如何降低犯罪率等等,其中也包括走入大自然能降低血壓等研究結果。環境心理學家在2008年的一場實驗中,研究在都會與鄉村地區散步成效之差異,結果顯示,在綠意盎然環境中散布的受試者,腦力恢復效率較佳、且隨後也能處理更為複雜的認知任務。除此之外,即便是只讓受試者看自然環境的圖片,結果也是一樣的(看較多自然環境圖片的受試者,隨後的認知試驗表現較佳)。

第1名:慢跑

李小龍說慢跑乃「運動之王者」,由科學角度審視,此言不假。因為(戶外)慢跑兼具了散步與競技運動的益處。除此之外,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(與憂鬱症、芻思、精神疾病有關)功能低下時,意味著腦力也低落中。而研究指出,持續慢跑有助於改善大腦的暫時性額葉功能低落的情形。所以,試著在戶外環境持續慢跑(大約1個小時)不僅有助於腦力恢復、釋放壓力、還能獲得內心的平靜。因此克里根萊德將腦力恢復成效第1名頒給了慢跑(特別是指戶外慢跑)。

圖片來源

資料來源:

Five ways to reboot your brain this summer.“, The Conversation.

 

發表留言